欢迎访问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官网!

校长信箱 学校官网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景德镇陶瓷技艺提升培训(三)——依托专业创作实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

时间:2025-07-28   来源:    阅读:


七月下旬,景德镇陶瓷艺术技艺提升培训进入创作冲刺阶段。团队紧扣市场需求,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围绕青花瓷绘制展开创新,在传统纹饰中植入现代生活符号,并以功能重构赋予其新的内涵。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的陶艺大师全程跟进,针对创作中的技法难点提供一对一指导,助力老师们在实践中深化对陶瓷艺术的理解。

创作期间,特教学院副院长姜冲与景德镇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董事长杨英霞围绕校企合作展开深度洽谈,重点敲定“订单式培养”合作框架。双方约定,依托中心下属的陶瓷生产工厂,针对听障毕业生设立专项就业岗位,涵盖陶瓷设计、纹饰绘制、成品检验等环节。截至目前,首批4名听障毕业生通过培训中心考核进入工厂就业,其中3人参与青花瓷的纹饰绘制,1人经过陶瓷书法专项训练后,专职负责陶瓷字体设计与书写。工厂根据听障生的技能特点量身定制工作流程,并安排资深技师进行岗位带教,确保毕业生快速适应工作节奏。据工厂负责人介绍,首批入职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技艺和专注的态度,已参与完成3批订单生产,作品合格率达98%,获得合作商家的认可。

为巩固合作成果,双方进一步明确,培训中心将定期接收学院教师参与工厂实践培训,让教师深入了解生产流程与岗位需求,反向优化教学内容;学院则根据工厂订单要求,调整听障生技能培养重点,增设非遗工艺与设计应用、校内生产性订单实战等课程模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同时,双方计划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由培训中心反馈就业表现,学院据此持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培训到就业,反馈到优化的闭环体系。

展望未来,特教学院与景德镇博爱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将推进三项具体工作,一是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计划年内为培训中心工厂输送 10名听障毕业生,覆盖更多生产环节;二是联合开发听障生陶瓷技能培训教材,融入工厂实操案例与标准;三是在工厂设立默匠创新工作室,支持有潜力的毕业生参与文创产品研发,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随着培训接近尾声,团队的创作作品已进入烧制阶段。这些凝聚着教学思考与实践经验的作品,将作为校企合作的教学样本,为听障生技能培养提供直观参考。毕业生在工厂的稳定就业,更印证了这技艺传承、市场对接、职业培育模式的可行性,为特教领域非遗技艺传承与就业融合探索出了一条务实路径。

元青花鱼藻纹绘制

教师在创作中(1)

教师在创作中(2)

教师在创作中(3)

听障毕业生在调配青花瓷釉料

听障毕业生绘制的青花瓷作品出窑